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看横滨港,游山下公园,逛中华街
|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9-27 14:59:26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
横滨位于东京西南30公里东京湾的西岸,十分近便,所以弟妹开车去的。一路上,车上的GPS自动导航系统不停地警示前方堵车。不过还好,仅只是车速慢一点而已,没有堵到如国内水泄不通的地步。这一方面是由于日本的道路和交通设施先进,大多数车都装了GPS自动导航系统,前方道路的状况随时在掌握之中,可以根据情况作出路线调整,(这可不是我们国内现在时兴的什么“电子狗”,好像除了会提醒“超速行驶,请减速”之外,没别的用。人家是一个电子显示屏,上车设好目的地,整个方位、线路图就动态地显示在上面,什么时候该上下高速、什么时候要通过收费站、前方的路况等等,随时给你语音提示和图示。即使到一个陌生城市,都不用担心找不着路,最神的是,就算不知道目的地所在方位和街道名称,只要输入电话号码就行。)而且他们的收费站是自动投币、自动找零(日本的停车场、售票处、自动售货机等等全部可以做到任何面值纸币、硬币的自动识别和找零,方便极了),且设有对安装了自动扫描缴款装置车辆的无障碍通道(我们的车就有这种装置,所以沿途过收费站畅通无阻),大大缩短了车辆过卡时间。另一方面就是开车人的素质和秩序了,上下高速、交叉路口并道,绝不会出现不守秩序抢道,或互不相让,最后挤成一锅粥谁也别想走的现象。
横滨港是日本最早开埠的港口,10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只有百余户的荒凉渔村,自1869年辟为商埠以来,它已成为拥有市区面积433.63平方公里,人口334万多的日本第二大城市,为神奈川县的首府,还是日本最大的海港和世界第三大港口,以“日本海上玄关”闻名于世。这里有停泊在岸边的豪华客轮冰川丸,有连接大黑码头和本牧码头、全长
横滨港非常大气,壮观的海滨大桥,宽阔的海滨广场,现代化的林立高楼,和水天相接、船舰游弋的海湾,令人心旷神怡。设于大黑码头的空中走廊,是一条飞架海面上方
从山下公园出来,就到了中华街。横滨中华街是日本乃至亚洲最大的唐人街,与神户南京町、长崎新地中华街并称日本的三大中华街。横滨港开埠之时,横滨市建成了外国人居留地(类似于租界),于是出现了一些服务于欧美商社及银行的中国人。当横滨与上海、香港之间开设了定期海空航班后,一些中国贸易商开始往来中日之间,并在居留地的山下町周围建造了关帝庙、中华会馆、中华学校等,这就是横滨中华街最初的发展,至今已有140余年历史了。中国近代史上两大政治集团保皇党和兴中会,都曾在横滨活动,
中华街包括20多个街区,东西南北有朝阳门、延平门、朱雀门和玄武门4座中国牌楼,主要有东西走向的广东道、中华街大道、关帝庙道,和南北走向的长安道、中山路、香港路、上海路。中华街共有经营料理、杂货、土产、服装、鞋类等店铺500多家,其中多为中国料理店,约190家,又以广东料理最多,计100家左右,其次为上海、北京、四川等中国其它地区的料理。走进中华街,略显狭窄的街道两侧店铺林立,各式招牌千姿百态,商品琳琅满目,连路灯都是统一的朱红色宫灯造型,浓郁的中国味扑面而来。这里的年游客量甚至超过了东京迪斯尼乐园,在假日或球赛的日子,日游客量超过20万。
这里的关公庙简直金碧辉煌!它始建于1876年,其后连遭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和1945年二战美机大空袭而两次损毁。战后已是第三次重建,不幸又于1986年遭受火灾而全部烧毁,奇怪的是仅剩关公神像完好无恙。侨胞们都认为是关公“显灵”,希望两岸同胞携手团结,于是以此为转机,于1987年7月着手重建,至1990年竣工。新庙为闽南庙宇式样,正殿高
在关帝庙旁边,我们意外地发现了蓝色大门的横滨中华学院招牌。据说它属于“中华民国派”,还有一个横滨山手中华学校属“大陆派”。回来查阅资料知道,其实两校的前身是一个学校,也就是100年前
中午,我们在一家小餐馆吃了台湾料理。不知道正宗的台湾料理什么样,反正觉得还挺有中国菜味儿的。不过中华街中国料理的价格普遍比外面贵,比如那出了名的900日元一个的中华包子,买的人还真不少,够得上摩肩接踵了,想必都是“慕名而来”。用弟妹的话说,中国人出来应当吃国内吃不到的,就没有必要花上大价钱来吃这变了味儿的中国料理了。可不是么,日本有很多中国没有却号称是中国的东西,比如用蟹肉打上鸡蛋挂浆的“天津面”,比如那日式名称的“一本面”(翻译过来就是一根面,一碗面条里面就一根,长长的,绵绵不断,想必就是西北俗称“裤带面”的变种)。
下午回家的路上,我们到横滨的海产品市场买了不少海鲜(今儿有车,不发愁提不动),弟妹说这里的东西比东京新鲜且便宜。没在海边生活过,所以看到那些大大小小名目繁多的各色海鱼,和那大得吓人的虾蟹,闻着那又腥又鲜的“海味”,我可没觉得有大快朵颐的食欲。
(横滨港的冰川丸)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