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日本富士山的历史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2-28 16:31:22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富士山是典型的成层火山,从形状上来说,属于标准的锥状火山,具有独特的优美轮廓。至今为止,富士山在山体形成过程中,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小御岳 

古富士 

新富士。其中,小御岳年代最为久远,是在数十万年前的更新代形成的火山。

古富士是从8万年前左右开始直到1万5千年前左右持续喷发的火山灰等物质沉降后形成的,其高度接近标高3000米。据估计,当时的山顶位于现在的宝永火山口北侧1-2公里处。

由于火山口的喷发,富士山在山麓处形成了无数山洞,有的山洞至今仍有喷气现象。最美的富岳风穴内的洞壁上结满钟乳石似的冰柱,终年不化,被视为罕见的奇观。山顶上有大小两个火山口,大火山口,直径约800米、深200米。天气晴朗时,在山顶看日出、观云海是世界各国游客来日本必不可少的游览项目。

距今大约1万1千年前,古富士的山顶西侧开始喷发出大量熔岩。这些熔岩形成了现在的富士山主体的新富士。此后,古富士与新富士的山顶东西并列。约2500-2800年前,古富士的山顶部分由于风化作用,引起了大规模的山崩,最终只剩下新富士的山顶。

据估计,距今1万1千年前到8千年前的3000年间,新富士山顶仍在不断喷发出熔岩。此后,山顶部没有新的喷发,但是长尾山和宝永山等侧火山仍有断断续续的喷发活动。

史上关于喷发的文字记载有:公元800年-802年(日本延历19-21年)的“延历喷发”,以及864年(日本贞观6年)的贞观喷发。富士山最后一次喷发是在1707年(日本宝永4年),这次由宝永山发出的浓烟到达了大气中的平流层,在当时的江户(现称东京)落下的火山灰都积有4厘米厚。此后仍不断观测到火山性的地震和喷烟,一般认为今后仍存在喷发的可能性。典型的圆锥形火山,山顶坡度32°~34°,山麓坡度2°~3°,山底直径35~40公里,火山口直径约800米,深约200米,火山口周围有剑、白山、久须志(药师)、大日、伊豆、成就、驹、三岛8峰,剑峰最高。山麓北侧有山中、河口、西、精进、本栖 5个堰塞湖,统称富士5湖。基岩为中新世火山岩,顶部为全新世火山岩。形成至今约1万年左右,喷出物最大厚度约1500米,把小御岳和古富士两个古火山体覆盖在下面。历次喷出物相继堆积,呈层状构造。公元8世纪有文字记载以来共喷发18次,其中公元800年、864年和1707年3次大喷发。现在山顶成就峰、伊豆峰和山腹宝永火口等处仍有喷气和地热现象。富士山有寄生火山70多座,数量居全国第一。

根据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于2004年4月进行的钻探调查,在上述的3座山体下仍存在更为古老的山体。这第4座山体被命名为先小御岳。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