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日本禅宗中心 京都大德寺的一堂早课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中国国家旅游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12-29 14:28:09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京都的一草一木都充满了特别的风情。京都的一草一木都充满了特别的风情。

  我们的早课在瑞峰院的独坐庭。拖鞋,踩着木地板,左拐直走就看见了独坐庭。禅师已经在法堂里等着我们了。法堂也是木地板,四周是水墨风景画的木隔扇,两旁备有两列草席,而门口则向着庭院的一沙一世界,还有苍松、枯木山水。

  互相弯腰敬礼问候,我们就在入口的左侧草席盘腿而坐。因为时间大概半个多小时,禅师示意我们可随意变化舒服的坐姿,不必太拘泥,不然我肯定坚持不了。同行的两个美国朋友因为平常在家就常做瑜伽,盘腿对他们来说倒是轻松的事。拿起席边已经安放好的“禅宗日课圣典”,我们跟着禅师开始朗读经文。读的是“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经文都是繁体汉字,边上也都标有平假名,这对日语专业毕业的我来说倒是容易的事,但经文毕竟比较深奥,开始读起来就显吃力了。禅师他们基本上该是倒背如流了吧!

  我要很认真地看着每一字,刚开始会断断续续,有时还会漏掉一段,或者都不知道读到哪了,还好有边上的日本朋友会给我指示,她已经来过好多次了,所以经验丰富。另外,还有个大问题就是呼吸,禅师他们基本上是一口气读下来的,似乎不需要什么停顿,我也是到后来才慢慢调整过来。慢慢地,跟上后,就发现其中经文的韵律,有点诗经的美感,也慢慢理解经文的含义,“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法堂里,只有我们朗朗的读经声。

  大概半小时,读经完毕,我们随禅师移步一旁的茶室。茶室不大,榻榻米5 块,禅师和我们分坐其中的三块,中间留给了烧水的炉,而靠墙的一边,则是一瓶花和一个写着“悠然见南山”的画幅。

日本茶道也是日本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日本茶道也是日本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

  日本茶道也是日本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而大德寺则是日本茶道的一个阑珊之地,大德寺的最繁盛时期,丰臣秀吉以及追随他的将军们也常来寺里参禅,大德寺成立了类似于现在茶道沙龙的文化圈。在当时很杰出的人物有石田三成、黑田长政、浅野幸长、小早川隆井、大友宗麟、小堀远州等,而最著名的日本茶道大师千利休也是其中一员。16 世纪末,正是千利休继承、汲取了历代茶道精神,创立了“和敬清寂”的日本正宗茶道,他是茶道的集大成者。

  这不是禅师告诉我的,是我后来了解到的。那天早上,我只是静静看着禅师点炭火、煮开水、冲茶或抹茶,然后依次递茶到我们面前,我们恭敬地双手接茶,先致谢,尔后三转茶碗,轻品、慢饮、奉还。茶间,我们聊京都,聊美国,聊中国,但都是平常生活事,不知怎的,却异常感动,记得美籍日本女人盈眶的泪水。               

  “日常茶饭事”,本就是日本茶道的基础,它将日常生活行为与宗教、哲学、伦理和美学熔为一炉,成为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