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日本电影《入殓师》观后感悟

作者:柴瑞 文章来源:日本新华侨报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11-24 10:28:54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入殓师》是第一部受到奥斯卡青睐的日本现实主义题材作品。(《日本新华侨报》图片)


小林大悟是一名大提琴师。他最大的梦想,是跟着乐团一起巡演全世界。然而,由于观者寥寥,乐团不得不解散,对未来感到迷茫的大悟也只能卖掉自己的大提琴,带着妻子回到故乡小镇,住进了母亲去世后留下的一处老宅。


除了演奏之外毫无一技之长的大悟,急着找一份工作开始自己的新生活。有一天,他在看到一则招聘广告后前去应聘,没想到工作竟然是专门为死者化妆的入殓师。踌躇不已的大悟最后被高薪打动,但回家后却对妻子含糊其辞,让妻子误以为他的新工作是婚礼助理。


舍下幼女去世的母亲、带着无数吻痕寿终正寝的老爷爷……在接触了各式各样的死者并参与了一次又一次的送别之后,大悟渐渐理解了入殓师这份工作的意义;而他也在性情古怪、工作认真的社长佐佐木的指导下,逐渐成为了合格的、受人尊敬的入殓师。他更是和社长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建立起了深厚的情谊,相比于那个在他童年时就离家出走的父亲,社长似乎更让他感受到父爱。


但是此时妻子却因为发现真相不能接受而离开了他。大悟一边继续着入殓师的工作,一边等待着妻子的归来……


和此前曾经问鼎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罗生门》、《地狱门》以及《宫本武藏》不同,《入殓师》是第一部受到奥斯卡青睐的日本现实主义题材作品。以拍摄成人影片(A片)起家的导演泷田洋二郎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因为选择了死亡这样一个通常人们讳莫如深的主题,自己当时对于影片的前景也不是很确定。但事实上,类似的主题在电影中并不少见,比如中国观众较为熟悉的香港影片《福伯》。


既然影片的主角是入殓师,关于这个职业的描述在影片中自然必不可少。无论是为死者清洗、更衣还是化妆,影片在表现这些步骤时无不充满了日本电影特有的细腻和美感——《入殓师》与同类影片最大的区别,或者说该片最大的成功之处,恐怕就是其虽然表现的是与死亡相关的场景和主题,却从头到尾没有一丝阴森恐怖的气息。恰恰相反,影片甚至走了一条温情加喜剧却不搞笑的路线,以明亮的色调淡化了死亡的沉重。比如刚开始时让大悟误会成旅行社招聘的那则广告,说的是“年龄不限,高薪保证,实际劳动时间极短。诚聘旅程助理。”而当大悟兴冲冲去面见事务所老板佐佐木时,得到的解释是“通往极乐世界的旅程助理”。在大悟学习化妆技巧的过程中,更是发生了好几起令人啼笑皆非的小意外……


不过,影片的用意绝不仅仅是在银幕上介绍何为入殓师,而是通过这种特殊职业来展现人生冷暖和家庭悲欢。澡堂老板娘的葬礼,让大悟化解了和妻子的矛盾;而大悟父亲的葬礼上,父亲手中终于落下的那块石头,也让大悟埋藏在心中多年的情感得以宣泄。据说大悟的扮演者本木雅弘为了这样一个角色等待了十年,他曾经表示:“探讨人的生死是令我感兴趣的事。经历过那些悲伤的场面,不禁令我感觉到,替别人入殓的时候才是确认自己平凡地活在这个世界上最好的时机。”也许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如果说让死者体面地离开,是生者可以送给他们的最好的礼物,那么死者送给生者的礼物,就是如何更好地活下去。


值得一提的是,贯穿全片的音乐对影片的成功堪称功不可没。该片配乐出自宫崎骏的御用大师久石让之手。为了配合片中主人公大提琴手的身份,久石让创作了大量以大提琴为主的乐曲,时而深沉,时而明亮,时而激动,时而温柔,衬托出主人公心境的变化。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