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日本为何出现中国客“爆检热” 华媒“以身试检”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华夏经纬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6-25 9:38:17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
据日本新华侨报网报道,当今时代,身体健康是一切的根本。2014年,访问日本的中国游客人数超过241万。除了购物、观光外,医疗旅游、体检旅游也成了很多中国游客访日行程中的“重头戏”。 最近,为了一探虚实,记者“以身试检”,前往位于日本东京的西台私人医院,做了一回全身体检。走进这座五层楼的医院,第一层到第三层都是“检查室”。其中,第一层与第二层是单列的“PET检查室”,癌症的早期发现就在这个地方。第三层则是“CT检查室”,为体检者做进一步确诊。 记者首先来到医院第四层的服务台,两名漂亮的日本女护士马上笑容满面地鞠躬说道“欢迎光临”,让人顿时有了如沐春风的感觉。签署一份“检查同意书”后,护士用双手递过来一个装有高档纯净水的小塑料袋,并轻声叮嘱道:“检查时可以拎着,感到口渴时可以随时饮用”。当然,这瓶水是由医院免费赠送的。 医院的等待室,严格来说并不是“室”,而是“厅”。开阔的视野、绿色的植物、美丽的风景画、丰富的杂志,可以大大缓解体检者的焦虑感,让人感觉生机盎然。 小坐一会,医院的“一把手”——院长济阳高穗出现在了等待室里。他亲切地与记者拉起了家常。许多人都知道,在山东省济南附近有一个叫济阳的地方。中国明朝末年,那里有大批人员渡海到日本的宫崎地区“讨生活”。为了不忘祖先与故土,他们把自己的姓氏改为了“济阳”。因此,济阳高穗告诉记者“我是中国人的后代”,一下就拉近了医生与体检者的距离。即使到现在,济阳也与中国有着很深的联系,他很多著作的中文版在中国出版了。 遇到这么一位有着中国人血统、热情和蔼的院长,很多中国体检者身处异国他乡的陌生感与不安感,自然可以消减不少。他说:“您先跟随医务人员完成一系列检查。全部结束后,我会向您详细说明情况。” 日本的体检,首先需要换上一身专用材质制作的体检服。一是为了保证各种体检结果更加准确,二是为了体检者行动更加方便。换好体检服,记者接受的第一个体检项目是抽血。护士向记者鞠躬后问到:“一直以来,您是从手指抽血还是耳朵抽血。”原来,日本医院会采用体检者最习惯的方式抽血,以减少体检者的不适。 伸出手指后,护士拿出专用仪器,很娴熟地抽了血,既没有什么疼痛,抽血量也极少。护士并当场告知基本血液指标。一句“没事”,让人非常安心。接下来是医生问诊。询问内容主要是过去有没有生病、现在的状况怎么样、有没有服用的药物、曾经做过哪些检查等。这是为体检者开展仪器检查前的准备工作。 血压脉搏检查后,医生拿出一张图文并茂的漫画,为体检者一一说明体检流程,通俗易懂。拿到体检表,记者不禁为日本医院的时间性与精确度而惊叹。 体检表上写着记者的检查从12点15分开始。做完基础检查后,腹部检查从12点45分开始,脑部检查13点10分开始,颈部检查从13点35分开始,骨盆检查从14点开始,然后可以休息一会。接下来的CT检查从14点35分开始, 16点45分院长会把今天的检查向记者做一个全面说明,17点15分是离开医院的时间。 检查主要包括超声波检查、PET-CT检查、MRI检查等。MRI与CT是两种不同的检查方法,中文称为磁共振成像。这种高端检查是把人体放置在一个强大的磁场中,通过射频脉冲激发人体内氢质子,发生核磁共振,然后接受质子发出的核磁共振信号,经过梯度场三个方向的定位,再经过计算机运算,构成各方位图像。CT则是X线球管和探测器环绕人体某一部位旋转,所以只做人体横断面的扫描成像,而MRI可做横断、矢状、冠状和任意切面的成像。 检查过程中,为了不让体检者感觉过于劳累,医院还合理设置了休息时间。5个多小时的检查下来,记者无论从心理还是生理上都感觉比较轻松,只是因为体检中不能进食,记者感觉到肚子开始咕咕叫。正在这时,医院“雪中送炭”地拿来了三明治,为记者补充能量。 最后一个环节是院长亲自“读片”。通俗地说,就是院长告诉你有没有重大疾病。济阳院长一行行仔细阅读体检报告上的数值,在电脑上一张张观察各种片子后,首先告诉记者“你没有癌症”,让记者一下吃了颗最大的“定心丸”。然后,济阳院长一张张分析体检“片子”,告诉记者哪些地方有小毛病,平时该注意些什么,离开医院时记者已经心中有数,非常放心。 按照现代医学观点,成年人每年最少要做一次全面体检。近年来,随着中国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去韩国整形、去瑞士疗养、去日本体检逐渐成为流行趋势。 2000年,世界医疗旅游总产值不足百亿美元,近几年已经超过千亿美元,中国游客是当之无愧的主力消费群体。而以高端体检为主要内容的赴日医疗旅游,因各种优势,逐渐成为国人的热门之选。 根据日本政策投资银行的报告,到2020年,仅以体检为目的的赴日中国游客每年就将超过31万人次,医疗旅行的潜在市场规模将达5507亿日元 (约合302.8亿元人民币)。为抢搭体检“顺风车”,日本各地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大力培育“医疗旅行”产业。那么,越来越火的日本医疗旅游究竟靠什么吸引了中国人? 其一是地缘和政策。 中国与日本的时差只有1个小时,入境手续相对简单,机票价格也非常低。而且,日本文化和饮食习惯与中国相近,中国游客不会有太强的陌生感。继日本向中国开放“个人旅游签证”后,日本政府又对中国游客发放“医疗签证”,鼓励赴日治疗和体检。签证的有效期最多可达三年,每次停留时间最长可达半年。如果确定每次停留时间不超过90天,还可以在有效期限之内任意往返日本。 其二是技术。 日本的癌症检查体系已经建立起一个以毫米、微米为单位的网,可以发现和排查全部已知300多种早初期癌症,甚至能够发现5毫米至10毫米的早期癌症肿瘤,而世界平均水平是15毫米。而且,日本高端医疗器械的数量居世界第一。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的统计,日本每百万人口拥有计算机断层扫描(CT)设备92.6台,远多于美国的32.2台;日本每百万人口拥有核磁共振成像(MRI)设备约40台,而美国为28台,德国仅为7台。日本不少高端设备运作率不足,正好用来为中国游客做高端体检。 其三是服务。 经过“魔鬼式”培训的日本医护人员普遍专业素质较高,能熟练操作高端医疗仪器,病理分析能力也很强,服务更是无微不至。不少曾经在日本体检的中国人告诉记者,日本体检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服务。体检环境如高级宾馆,每项服务根据个人情况“私人订制”,体检进行到哪一步、结果如何,医生会一一讲解。医护人员每个环节的服务细到极致,让人“感觉自己就是上帝”。 当然,从目前情况看,日本医院在接纳中国游客方面也存在准备不足的问题。三菱UFJ调查咨询机构今年对4580家日本医院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医院在接纳外国病人方面“应对多语言化”是课题,另外约有60%的医院提及“治疗费问题”、“院内标识语言没有实现多语种”及“文化和习惯差异”。 日本医疗机构大部分都有可以用英语应对的医师和护士,但是大部分医疗机构还没有配置中文应对人员。不少医疗机构只好选择在日本的留学生等充当 “医疗翻译”。但由于日语能力参差不齐,口译时无法做到医生与患者充分沟通。再加上对体检检查项目没有事前了解充分,也有检查无法顺利进行的情况。 此外,日本医院的诊断记录和体检结果很少有中文版。诊断书的翻译要求极高的准确性,不少日本医疗机构目前尚不能确保书面翻译的质量。而且,合同书、同意书和检查说明书也一般使用日语。在翻译的过程中,存在耗费时间较长、难度较高的问题。 为了缓解这些问题,日本不少医疗机构已经开始单独配置中文翻译和中国护士,还给中国人提供“健康管家式”服务,以消除中国人在异国他乡就诊带来的紧张情绪和语言上的沟通障碍。 日本各地的旅游和医疗机构也纷纷携手,开展针对中国游客的各种医疗旅游项目。2010年,日本还成立了专门的国际观光医疗学会,负责协调和引导日本所有大学及医疗机构、观光设施,将观光旅游与医疗服务紧密结合,为中国游客提供观光、医疗全套服务。他们还呼吁改革日本医疗体制,以吸引更多的中国游客。日本各界坚信,今后赴日医疗旅游的中国游客将呈现出“井喷”之势,继“爆买”之后,日本又将迎来一轮中国游客的“爆检潮”。(蒋丰)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