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日本人眼里的欧洲:弹回的门 会"跑"的邮筒和公厕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网综合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5-16 11:15:07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顶住的门

 

    巴黎地铁站的出入口采用弹簧门设计,就是那种往前推,人通过后放开就会自动弹回去的门。从路面下的楼梯到地下道便会看到这门整天不停地开开关关。从这扇门我又惊讶于日本人和法国人的明显差异。

    几乎所有法国人在通过之后都会回头看一看,如果后面正有人往这个方向来,他们就会一直扶着门,直到后来的人接住后,才轻轻放手继续往前走。

    这时刚好有位日本的旅客经过。或许是不习惯这种门的关系吧,我是很想原谅他,但实在是有点儿过分,看了真让人觉得不好意思。

    简单说,他通过以后人就继续往前走,门呢,就这样松手一放,让它大咧咧地弹回去,差点打到后面人的脸。后来的人看到门突然弹回来,眼见就要撞上脸,急忙举起两手挡在面前,还吓得大叫。

    法国人大概觉得:“这种不顾他人的人到底在想什么啊?”

    光从门的开关这件单纯的事,我又清楚地感觉到,日本人和法国人在思考上的基本差异。

    法国人总是会对陌生人特别留神,正因为彼此“不认识”、“不亲近”,所以在日常生活的接触上便会格外留心。不过,他们真的具备“体贴人微的诗人之心”吗?我可不这么认为。他们的行为和日本人所谓的“体贴”和“关怀”不同,并且含义也不一样。

    我想这是为了不侵犯别人的范畴而不得不如此表现,这种顾虑的根源在于避免侵犯到他人。有一次,我见到一个全是日本年轻女性的旅行团正有说有笑地走过来。到了地铁站的人口,她们依序通过,也为后面的人顶住门——但是到了最后一位,果然还是松了手,让门大方地弹回去。

    其实这种门不是只有巴黎的地铁站出入口才有,会替后面的人挡住门的事也不是只有法国人才会做,而是欧洲各国皆然。

    有位到过日本、名叫米歇尔的法国人问我:“日本人是很会替人着想没错,但是为什么对于不认识的人就会变得自私自利呢?”

    会跑的邮筒和增加公厕的诀窍

    有一次,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我正想将明信片投入旅馆设的邮筒时,旅馆的阿婆提醒道:“你如果要寄往日本的话,投外面的邮筒会比较快。”“这样啊,那就去外面寄吧。最近的邮筒在哪儿?”阿婆的回答可妙了:“它一直在‘来’呀!”“啊?”“旅馆前不是有车站吗,那些一直开来开去的市营电车就是大家的邮筒啰!“啊?”“反正你出去看看就是了。”虽然怎么听都是一头雾水,我还是到外面等电车来。

    电车一来,总算懂了——电车后面挂着邮筒。我把3张明信片投进去后,人也跟着跳上车——我想知道这些邮件最后会集中到哪儿。

    电车在街上绕来绕去,终点是中央车站前。到达时,有位50岁开外的妇人已经在那儿等着了,她把筒内的邮件取出来扔进布袋里,每次电车抵站后就重复同样的丁作,在这中间会有年轻的邮递员骑摩托车来将邮件取走。

    公共汽车也是一样,车前挂着邮筒在市内行驶。邮筒在街上“跑”,然后再定点收件,这真是非常独特的点子,让人觉得惊奇又贴心。

    这不愧是填海造地以扩大领土的狭小国家所想出来的点子。

    荷兰人又以同样的概念来“增加”公厕的数量。一般来说,欧洲的公厕数量很少,这儿却让人觉得蛮多的。他们的诀窍说来简单,却很有意思:添置前往公厕的标有距离的标示牌。牌子真的很多,沿着街道走可以看到“350m‘’的牌子,接着是“105m‘’、“50m‘’、“30m’’和“此处”,但是数一数公厕的数量,实际上只有六处而已。

    在街上几十个地方设置路标好引导路人去使用少数的公厕,这又是个让人觉得贴心的构想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