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夏末,依然酷暑。
想着三月的大阪,京都行还有些遗憾,决定再用青春18重返关西。
一样的出发时间,一样的换车次序,窗外熟悉的风景仍记忆犹新,不再需要换车时刻表,就像坐着回乡的列车,睡觉,看书,看着窗外发呆,或者闭上眼睛专心想念也想念我的人。。。
夏日的旅途好在车内永远凉爽,车窗外的色彩也是绿色为主色调。
下午2点一刻顺利抵达京都站,旅行,同一处景点,第一次旅行,故地重游,与不同的人同游都会有着不同的感觉。故地重游,没有了第一次的匆忙,紧张,多了一分随意。故地重游,总希望看到熟悉的地方有没有新的变化,然后回想自己上回来时的样子;故地重游少了些惊叹,多了些感慨,照片少了,看到的却多了。
回想3月的关西行:大阪城,神户港,姬路城,奈良公园,京都的鸭川,清水寺,金阁寺,龙安寺,二条城。。。匆匆忙忙,还赶上大雨。。。发誓不会再用同样的方式来关西了,没想到5个月后,我又回到当初离开的车站,还是同样的方式,只不过天气从寒冷变成炎热。
最后一天离开的时候,提前了2小时,是一个突然的决定,走出三十三间堂突然不想再去其他地方了,只想回家。感觉就像阿甘跑着跑着突然停下脚步扭头回去一样。。。看来就算多么喜欢旅行,也需要一段时间的间隔,人不能永远在路上,心会疲倦的。。居家与旅行是两种生活,相辅相成,互为调节。
也许将来不会再到关西旅行,因为觉得没有再去的动力,可是将来的事又有谁能说清楚呢,保不齐哪天。。。
天渐渐凉了,没有什么出行计划。。不时地回顾一下这次故地重游:
大阪的环球影城
京都的苻见稻和大社,岚山,哲学大道,三十三间堂
神社照片见: http://blog.sina.com.cn/wangwei1982
带着对枯山水庭—龙安寺,鹿苑之光—金阁寺,幕府遗址—二条城,京都第一—清水寺的美好印象,开始我的第二次京都行。
京都站内通往各地的线路很多,去伏见稻荷大社则要到开往奈良方向的站台,一般站台上会有2种车,快车到奈良以及更远的地方,慢车适合京都到奈良中间的小站,车行两站,到稻荷站,古香古色的山下小站,每小时只有两次车经过,出站就是神社。
稻荷,日语里是狐狸的意思,狐狸是日本稻荷神社的神物。为什么呢?
人相信,当太阳下山的时候穿上新的草鞋的话就会变成狐狸,这种迷信广泛地散布在日本各地。所以不论是拖鞋或是皮鞋,如果要穿上新鞋一定要选在早上的时候,傍晚时分是不可以穿新鞋的,假使非穿不可,要记得在鞋底涂上一成煤灰或是沾上了墨汁等到干了之后才可以穿。另外,专门祭祀狐狸神的稻荷神社在日本各地相当普及,所以狐狸神又称作稻荷神,被当作祈求商业繁盛(鸿运昌隆)的神明来信奉,就好像我们这里的土地公庙一样,到处都可以看得到,原本狐狸神具有农耕神的特质,农民向来祈求赐予五谷丰收。
伏见稻荷大社依山而建,是遍布日本全国3万余座稻荷神社的总社本宫,在绿色的山林中红色的神社甚是醒目。日本标志性的红色牌坊在这里可以看个够,从山顶到山下到处都是,其中最为有名的当属“千本鸟居”,举目望去,连绵百米,气势不俗。为什么会这么多呢?
因为日本自古以来就有向神社捐鸟居来还愿的习惯,越捐越多,就形成了今天的千本鸟居。游人可穿行于其中,就像是走在红色的长廊里,阳光透过缝隙与微风一起钻进来,鸟居外“沙沙”的竹林声更显的神社清幽,古朴。
大社小镇—稻荷的稻荷神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