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育儿观念中,最核心的一个观点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乎,很多孩子的童年被各式各样的补习班和培训班占据。但赢在起跑线上就等于赢在终点线上吗?那倒不一定。当我们在为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举国欢庆时,我们的邻国日本,在进入21世纪的17年间共涌现出了1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诺贝尔奖第二大户。
“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至今依旧没有一个完满的回答。
我与身边已为人父母的朋友交流,他们对补课和特长培训班的态度往往是敬而远之,但别人家的孩子都在补课,于是自己心慌了,便也开始让孩子补课。
越补越慌,越慌越补——这是中国式育儿观念的恶性循环。那么诺贝尔奖的赢家——日本,他们的育儿观念是什么呢?
在日本的幼儿园和小学,孩子们主要的学习内容有:安全自救、身心健康、接触自然、认识社会,一直到小学高年级才开始系统地学习书本知识。
1.安全自救
放学回家的小学生
日本的导游跟我们讲,“生活在日本的孩子很安全,日本是没有拐卖儿童的。”我刚开始不相信,但当我们乘坐在大巴车上,看到窗外日本小学生三三两两自己背着书包去上学的场景时,导游又说,“如果日本有拐卖儿童,家长会放心让孩子自己一人去上学吗?”于是我开始相信导游说的话了。当然,中国导游也可以说,“中国没有拐卖儿童”,但我们却不能在国内的小学门口看到孩子自己去上学的场景。
日本的小学生之所以这么安全,这要归功于“人防”和“技防”两个方面。
制度上,由于日本是一个低生育率国家,所以政府千方百计想叫国民多生孩子,同时也在千方百计地保障孩子的安全。日本法律有这么两条规定:一是,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不能给小学、幼儿园的孩子拍正面照;二是,走路时候不能抽烟。第一条规定容易理解,那么第二条规定和保护孩子又有什么关系呢?原来,日本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位成年人由于走路时候抽烟,不小心用烟头把后面一位小女孩的眼睛烫伤了。对于整个国家来说,这本是一件很小的民事案件,但经过电视台炒作后,舆论矛头指向了国家,“国家既然叫我们多生孩子,那么为什么不保护好孩子的安全?”于是,国家便把“走路时候不能抽烟”写进了法律。
幼儿园学生到公园参观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