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还讲,他的孩子回到东北后,沿袭了日本的生活习惯,在小区里看到人就打招呼,不论对方是否认识,“叔叔好”“阿姨好”,搞得他父母很尴尬,甚至遇到捡垃圾的都在叫“叔叔好”。于是导游的母亲便叫他不能再这样打招呼了,一方面是有失颜面,另一方面是出于安全考虑。小孩子想不通,“为什么老师教我们要有礼貌,奶奶却不让我打招呼?”,导游便回答他,“在日本,陌生人是可以打招呼的;在中国,只能和熟人打招呼。”——也许他只是随口一说,但我听到这句话却是心酸的。
3.接触自然、认识社会
宁静的大阪城公园
中国的公园,除了游客以外,最多的就是跳广场舞的大妈和玩乐器的大爹。作为年轻人,我很是不爱去那些地方,老人家们的姿态就是:明摆着噪音污染,看你能把我怎么办?如果两场人遇上了,那么他们还要把音量加大:来呀,来呀,互相伤害呀!
但日本的公园却没有这番景象,一方面是观念不同:日本人认为老年人最容易受伤和衰老的就是关节,而保护关节最主要的就是不过量运动;中国人则讲究“生命在于运动”。另一方面是意识不同:日本人不喜欢给别人添麻烦,包括制造噪音污染,所以公共场合几乎没有大吵大闹的。插说一句:刚到日本机场时,那里给我最大的印象不是干净,而是安静;因为国内的机场也很干净,那是环卫工人打扫出来的,但是环卫工人却没有办法把噪音拿走。
安静的关西机场
在日本的公园里,经常看得到学生群体集体活动,他们应该有很多的参观活动吧,有各种春、夏、秋、冬令营。这是与中国不同的,中国学生似乎与公园无缘,因为那里早已是老年人的天下。
后来听导游讲了才知道确实如此,日本的教育很重视学生接触自然、认识社会,所以从幼儿园开始,为了接触自然就会安排学生去公园、景区参观;为了认识社会是如何运作的,就会安排学生去政府部门参观。导游说,他的孩子5岁多、6岁不到,上幼儿园才2年,目前消防队、公安局、医院都参观完了,去过的政府部门比他老爸还多。而反观我自己,工作两年后才第一次去过消防队、公安局,并且还是因为公务。
公园里学生的有组织参观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