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旅游 >> 游记 >> 北海道 >> 正文

挽留历史

作者:未知  来源:人民网   更新:2004-6-12 22:56:00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历史在这里仿佛一动不动,任你尽情地打量。

  大雪中往访夕张石炭历史村纪念馆,我们走进了一部凝固的百年煤矿开发史,甚至是几千万年的煤矿形成史。

  有意思的是,经营这个馆的社长,是由夕张市市长后藤健二兼任的。在中国,市长来兼管纪念馆,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可见夕张对这个纪念馆的重视程度。

  纪念馆门口,是一种高大挺拔的杉树。这种杉树,据说在6000万年以前,就生长在这片土地,成为夕张优质煤矿的源头。可是,人们在挖煤的时候,已经找不到它的踪迹,以为此物种已然灭绝。后来,有人在四川发现了它的身影。但这里的杉树,是后来从美国引种回来的。

  纪念馆旁边,是一处裸露的煤层,煤层如此之浅,在中国不算稀奇,但在夕张乃至日本都很少见,因此夕张人珍重地立牌标志之。

  馆内资料翔实,在众多历史照片中,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一组“矿工的一天”,从下井之前翻牌子报到,搜身检查有无火柴、香烟等危险品,一直到满脸乌黑地从井下出来、不及洗浴就美美地抽上一口烟……更有意思的,还有一些历史实物,比如几十种煤炉,盛林看了觉得亲切,指着其中一种说:“小时候,我们在东北烧的就是这种炉子!”井上也笑着说:他小时候上学,曾在另一种炉子上热过便当……

  不由得有几分感慨,为夕张人保存历史的苦心。这历史其实离我们并不久远,但现代化的浪潮,却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湮没一切历史。尤其是在中国,刚刚挣脱物质匮乏时代的人们,对过去贫困的痕迹更是不屑地一扔了之。也许,用不了多久,我们可以对孩子们讲述秦朝的兵马俑、唐代的铜奔马,却无法描述他们的爷爷奶奶、甚至爸爸妈妈,是如何生活的。所谓信息时代,信息的分布却有这样大的落差,一面是铺天盖地的信息大潮,使远在天边的美国总统打个喷嚏,我们都可以在同一时刻如闻如见;另一面,是几十年前、甚至十几年前的信息已经纷纷散落殆尽,无从收拾……

  回头再看夕张,不过一万多人口的小城,在中国,怕只是一个乡镇的规模,他们却如此有心,将小城的历史精心地凝固起来,一丝一缕地追忆着逝者,温暖着今人,启示着后代。这份苦心,着实令人感动。

  看完纪念馆,我们进入电梯,电梯在呼啸的音响效果中下驶,一个女声从背景中响起:大家不要怕,我们将深入1000米深的地下……

  夕张人不光是要我们看历史,还要让我们体验历史,成为历史中人!

  在地下,原来的矿井被原封不动地保留着,甚至还有许多矿工正在劳作的身影——那是复制的蜡人。采煤的机器仍然在转动着、轰鸣着,钻头在煤层前也仍然跃跃欲试,那真实的煤层仍然乌金般闪闪发亮,充满工业时代致命的诱惑:就在我们参观的这个矿井,曾经因为瓦斯爆炸,死过160多名矿工!他们的冤魂,是否还在这里徘徊不去?

  正在东张西望、前瞻后顾的记者,念及此,不由打了个冷颤。一个念头更为沉痛地撞上心头!

  ——对日本、对夕张来说,这样艰辛的采矿方式,已经成为历史。但是,在这里被收藏进纪念馆的历史,在彼处的中国,却还是惨淡的现实。此起彼伏的矿难,仿佛在重演夕张的昨天!

  在中国的地下,徘徊不去的矿工冤魂,什么时候才能不再继续扩大?在中国的煤矿,同样艰辛而辉煌的历史,什么时候才能被珍重地收藏?

  结束参观的时候,一位老人帮我们摘下矿工帽。他就是当年夕张煤矿的老矿工,叫山村光男,1952年入矿,整整在井下三十年!今年的山村光男,满脸的祥和之色,他每年最乐意做的事儿,就是向前来修学、参观的中小学生,讲述当年的历史,并且帮着他们穿好昔日矿工的服装、头盔,带他们深入井下,去体验父兄辈的劳作与危险……


 

旅游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旅游:

  • 下一篇旅游: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日本旅行差点回不来,感觉与想

    在日本购物必买清单上打过勾的

    日本暑假旅游 暑假日本自由行攻

    五月黄金周中国人青睐日本游 体

    日本旅游自由行景点:5月,最适

    日本秋田县观光宣传海报登陆东

    广告

    广告